越來越多年輕人痛風,是怎么回事?其實,痛風并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屬。近年來,隨著飲食方式的改變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痛風“盯上”。據統計,目前我國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約為13.3%,痛風患病率約為1.7%。
痛風主要與飲食因素比如高嘌呤飲食、酒精、饑餓等,以及疾病因素比如肥胖、高血壓、慢性腎功能不全、糖尿病等有關。現在的年輕人,職場上為了工作經常要應酬,喝酒吃飯,推杯換盞。生活中與親朋好友小聚,大吃大喝,毫不忌口。
殊不知,吃太多的肉、海鮮等營養豐富的食物,以及大量飲酒、飲用過多的含糖飲料等,會給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,導致血尿酸增高,引起痛風。可是,痛風為什么會從腳開始發作呢?
原來,食物和自身代謝產生的嘌呤會進一步代謝成為尿酸。正常情況下,尿酸對人體是不會產生任何負面影響的。當尿酸過多或者排泄不暢的時候,就會導致尿酸水平偏高。
由于腳位于肢體的末端,血液循環較差,溫度偏低,而且每天走路會出現酸性代謝產物集聚,或者產生微小的損傷。隨著局部酸堿值的降低,微血管的通透度會更加明顯,導致尿酸鹽進入關節腔,輕則引起關節紅、腫、熱、痛,使關節活動出現障礙,重則造成肢體畸形或殘疾。
不想被痛風纏上,就要控制飲食,尤其是以下5種食物:
1.減少蛋白質的攝入,因為蛋白質分解之后會產生嘌呤,大量食用會導致血尿酸升高,導致痛風。
2.減少脂肪的攝入,脂肪本身會阻礙腎臟對尿酸的排泄,高脂飲食還會導致肥胖和代謝紊亂。
3.戒酒,無論是哪一種酒,都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,尤其是啤酒。
4.少吃海鮮類食物,比如貝類、牡蠣和螃蟹等帶甲殼的海產品,以及鯉魚、鯽魚、黃魚等高嘌呤的食物。
5.少吃動物內臟和紅肉,嘌呤含量非常高,會使尿酸快速升高,還有可能會誘發心腦血管類疾病。
那么,有什么食物是可以吃的呢?在蛋白質的選擇上,建議吃核蛋白較少的優質蛋白,如雞蛋、干酪和牛奶,烹飪方式多用蒸、煮、燉、焯、煲,少放辣椒粉、胡椒粉等刺激性的調味料;還要多喝水,充足的水分可以促進體內尿酸的排出。
對于痛風人群來說,如果處在痛風急性發作期,可以食用嘌呤含量在50mg/100g以下的食物,比如白菜、胡蘿卜、南瓜、牛奶、雞蛋等。
如果處在痛風緩解期,可以使用嘌呤含量在50-150mg/100g的食物,比如菠菜、蘑菇、鯉魚、牛肉、雞肉等。
除了管住嘴,合理飲食,預防痛風還要積極鍛煉,控制體重,尤其在夏季的時候不要貪涼,避免長時間吹空調或者泡涼水,避免過度勞累。還可以經常經常飲用幾款中藥茶飲,加速尿酸的排除,降低痛風發作風險,比如葛根茯苓飲、木瓜車前薏米飲、荷葉茶;或者通過按摩太溪穴、氣海穴、涌泉穴、命門穴幾大穴位,起到補氣益腎、固本培元的效果。
痛風來得也快,去得也快,但是容易反復發作。當痛風轉成慢性的時候,就會導致痛風石、關節畸形、腎臟病變等嚴重的問題,后悔莫及。所以,我們不但要積極預防痛風,當發現類似痛風的癥狀時,還要及時就醫,解決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