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吃多了,除了導致高血脂、動脈硬化等外,還有可能引起缺鈣,這是因為大量攝入蛋白,會導致尿鈣排泄的增加。
有科學家研究發現,膳食中適量的蛋白質有助于鈣的吸收,但當膳食中蛋白質過多,鈣的吸收率反而降低,而尿排泄鈣增加,從而引起鈣的缺乏。研究證明,蛋白質攝入每增加50克,鈣的排出量就會增加60毫克。
所以,有經常大魚大肉的膳食習慣的人,應該適當減少食肉的量,尤其是各類紅肉。而長期吃素的人,不妨適量吃一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,比如肉、蛋等,就可以加速小腸對鈣的吸收。其次,膳食中攝入過多的脂肪也會阻礙人體對食物中鈣的吸收,因為脂肪酸會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鈣鹽。而畜肉類中不但含大量蛋白質,同時也有許多脂肪,因此需要減少禽肉類的食用量。
雖然肉吃多了,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。而不吃肉,也是不利于人體健康的。那吃什么肉,怎么吃肉,才能吃出健康呢?
俗話說,地上跑的不如天上飛的,天上飛的不如水里游的。大家食用肉類的順序應該是:魚(無腿)>雞鴨(兩條腿)>牛羊豬(四條腿)。每天吃紅肉不超過100克,都是安全的。但是不建議大家吃加工過的熟食,家長更應該少給小孩子吃火腿腸之類的加工過的肉食。
對于老年人而言,要控制吃肉的量和質。精瘦肉,每次100克左右,一周不超過3-4次,要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。而對于肥胖者、高脂血癥、糖尿病等更需要控制,慢性膽囊炎、膽結石等患者也要格外注意。
在烹飪肉食的過程中,最好與含粗纖維的蔬菜搭配食用,如韭菜、芹菜等,以減少脂肪的吸收量。這樣還可以補充纖維和維生素,也可輔助降血糖。